三国有反骨的是谁

2024-03-29 14:31配音知识浏览:107次

最新回答:在中国历史上,三国时期是指公元220年至280年间的动荡时期,期间形成了以曹魏、蜀汉和东吴三个政权为主的局势。在这个时期,有一些反骨的人物通过不屈不挠的努力与抗争,展现了非凡的个

我要提问

登录后回复

6 个回答

  • 往兮空残梦
    往兮空残梦
    魏延。在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,魏延登场时的形象十分正面。在第四十一回,刘备军为曹操所迫,走至襄阳,刘琮听信蔡瑁之言不让刘备进城。当时魏延就挺身而出,大开城门招刘备军队入城,可是刘备为免惊扰百姓而决定不进城。后来魏延与文聘交战后,力孤投靠长沙太守韩玄。后来关羽攻长沙,与大将黄忠交战,韩玄认为黄忠战斗不力而要把他杀掉,魏延一方面因韩玄不重用他,不得志而积怨,另一方面激于义愤,便率吏民杀掉韩玄,投降刘备军。可是甫到刘备营中,便被诸葛亮判断其脑后有反骨,是不忠之人,要把其处决,幸得刘备求情方才作罢。扩展资料:历史上的魏延:魏延,字文长,是义阳人。他率领私人武装跟随刘备入蜀,屡立战功,被任命为牙门将军。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,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,领汉中太守。刘备称帝后,又升魏延为镇北将军。建兴元年(223年),魏延被封为都亭侯。建兴五年(227年),诸葛亮驻军汉中,更以魏延为督前部,领丞相司马、凉州刺史。建兴八年(230年),又派遣魏延率军西进羌中,魏国后将军费瑶、雍州刺史郭淮与魏延大战于阳溪,魏延大败郭淮等,于是被迁为前军师、征西大将军、假节,晋封为南郑侯。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兵,都想请求单独率领一万人马,与诸葛亮分兵两路进发而会师潼关,像从前韩信所为,诸葛亮总是制止不允。魏延常以为诸葛亮胆小,叹恨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。魏延既善于养兵,又勇猛过人,加上性格矜持高傲,当时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。建兴十二年(234年),诸葛亮出兵北谷口,以魏延为先锋,当年秋,诸葛亮病重,便秘密地与长史杨仪、司马费祎、护军姜维等讨论筹划他死后退军的安排,让魏延断后,姜维次之。诸葛亮病逝后,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,魏延大怒,日夜兼程,赶在杨仪大军前面,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。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,刘禅问侍中董允、留府长史蒋琬,到底是谁想造反,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。魏延先占据南谷口,率军出击杨仪大军,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。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:“诸葛丞相刚刚去世,尸骨未寒,你们安敢如此?”大军知道错在魏延,不听魏延命令,都鸟兽散了。只有魏延与其儿子数人逃亡,逃到汉中。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,将头颅献于杨仪。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,并且骂道:“庸奴!你还能再作恶么?”于是诛灭魏延三族。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魏延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三国志·蜀书·魏延传
    赞0回复举报
  • 林野青苍
    林野青苍
    在古代真有反骨这一说,所谓的反骨也就是人体的枕骨,在人体中的位置如下:枕骨是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,有些人的枕骨过于明显,就会向外突出很多,而有些人的枕骨相对不是明显,通过对一个人后脑部分的观察,就会发现有没有反骨。
    赞0回复举报
  • 10083
    10083
    反骨就是指反复无常,投机主义者,谁强投靠谁,谁弱抛弃谁。在《三国演义》当中反骨最明确的指向对象一般是魏延,但其实在魏延之前,具有反骨的人物更是数不胜数。最出名的当是吕布,因为吕布最先效力的是拜为义父的丁原,而后为了钱财和权利,杀丁原投靠董卓,并且再尊董卓为义父,之后为了貂蝉和地位,又杀死董卓。落魄之时投靠刘备,却反客为主,侵占刘备当时的根据地徐州,最后被曹操擒获,还试图投靠曹操以求活命,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实打实的三姓家奴!
    赞0回复举报
  • 离沐倾城
    离沐倾城
    三国时期诸葛亮曾说魏延脑后长有”反骨\"。魏延,三国时期蜀汉将领,深受刘备器重。刘备入川时,魏延因数有战功,升为牙门将军。刘备攻下汉中,拔为镇远将军、汉中太守,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,镇守汉中十年。刘备即位后,拜镇北将军。随同诸葛亮北伐,拜凉州刺史,封都亭侯,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。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,仿效韩信故事,与诸葛亮会师潼关,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。魏延作战勇猛,性格孤傲,与长史杨仪不和。诸葛亮死后,两人矛盾激化,魏延争斗落败,为马岱所追斩,夷灭三族。扩展资料为国人熟悉的\"脑后有反骨\"之说,是从《三国演义》中得来的。该书第五十三回\"关云长义释黄汉升,孙仲谋大战张文远\"写,关羽取长沙时,黄忠因没有用“百步穿杨”之箭射杀他,被太守韩玄推下问斩。正在这当紧时刻,帐外闪进一将,手起刀落斩杀韩玄救了老将黄忠。这人是军阀割据时蜀汉名将魏延。然而,当关羽引魏归来时,孔明却\"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\"。刘备问何故,孔明说:\"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……故而斩之。以绝祸根。”玄德曰:“若斩此人,恐降者人人自危。望军师恕之。”孔明指魏延曰:“吾今饶汝性命。汝可尽忠报主,勿生异心,若生异心,我好歹取汝首级。”魏延喏喏连声而退。\"魏延保住了性命,却再没有被大用过。直到诸葛亮死后,魏延果然反了,马岱受军师遗命于军前斩之。《三国演义》安排这一情节,是为了证明诸葛先生具有识人先识骨的本领。小说没有描绘魏延具体的骨相,因此,我们可以认为孔明先生是根据其精神气度来决定其反骨存立的。历史上真实的魏延有将才,但\"性矜高\",用如今的话说就是有骄傲情绪,持才傲物,正是因为这一点,诸葛亮才不重用他,致使延\"叹恨己才用之不尽\"。所谓\"脑后有反骨\",实是一桩冤案。《资治通鉴》就明确指出:魏延死前\"实无反意也\",是被诸葛亮逼反。 这就显示了骨相具有政治作用,常被政客当作造神运动的工具,所以史书对于帝王的描述,总是不离\"龙行虎步\"、\"隆准日角\"、\"隆准龙颜\";骨相也被当作诛杀异己的借口,所以政治异己常被贴上\"反骨\"、\"反气\"、\"反形\"的标签。骨相也被当作选用人才、宫女,甚至是后妃的依据,所以各朝各代的君主,几乎都正式或非正式的聘用相师作为幕僚。于是上行下效,社会权贵乃至一般世俗也为之风靡,自然就蔚为流行的次级文化。 可见,反骨也是一骨,只要它不被化为软骨、媚骨。
    赞0回复举报
  • 这个人就是蜀国大将魏延,尽管诸葛亮说他脑后长有反骨,但魏延最后并没有谋反。根据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描写,魏延当初投靠刘备时,诸葛亮以魏延脑后长反骨日后必反为由加以劝阻,但刘备当时正在用人之际,遂对诸葛亮的建议未加理会,还对魏延委以重任。后来,诸葛亮死在北伐途中,临死之时还不忘提防魏延反水,遗计马岱妥善地解决了魏延叛乱的问题。但是,真实的历史却和小说中写的大有不同。魏延是一位很有才能的将领,与小说中所描写的不同的是,其才能不止为刘备所赏识,同时也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可,让他在蜀汉要地汉中驻守二十几年就是诸葛亮的建议,所以诸葛亮说魏延脑后长反骨的事应该只是艺术上的加工创作而已。但是魏延自身的性格却有很大的缺点,他性格清高、目中无人,经常与同僚吵架,甚至于一着急就要拿刀砍人,诸葛亮则因为爱才而对魏延袒护有加,久而久之,朝中多数大臣都与魏延结下了冤仇。建兴十二年,魏延随诸葛亮第六次出兵北伐,北伐途中诸葛亮病重身亡,军政大权由长史杨仪掌管,而魏延则与杨仪素来不和,所以魏延对杨仪下达的军令嗤之以鼻,拒不执行。他不顾杨仪让自己率军断后的命令,带领军队一路跑回汉中,沿途还烧掉了所有的桥梁令杨仪军无法通行,而后又上表刘禅诬告杨仪谋反,恰在此时杨仪控告魏延谋反的奏表也送到了刘禅手中,朝中那些与魏延有隙的大臣借机群起而攻之,共同认定魏延谋反。消息传到魏延耳中,自知大势已去的魏延带领少数兵士仓皇而逃,最终却还是被马岱诛杀。魏延尽管被杀,却并不曾真的谋反,所谓的谋反罪名不过是竞争对手扣在魏延头上的一顶帽子而已,只是魏延已死,无法辩白,也只能任由别人去说了。
    赞0回复举报
  • 云水一线
    云水一线
    在中国历史上,三国时期是指公元220年至280年间的动荡时期,期间形成了以曹魏、蜀汉和东吴三个政权为主的局势。在这个时期,有一些反骨的人物通过不屈不挠的努力与抗争,展现了非凡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忠诚精神。1. 曹操(155年-220年):曹魏的奠基人,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。曹操具有高度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。他在乱世中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,并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。曹操具有强烈的征服欲望和坚强的意志力,坚定地追随自己的理想,并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,以巩固自己的势力。2. 诸葛亮(181年-234年):蜀汉的重要人物,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。他被誉为“卧龙”,是刘备的重要谋士和支持者。诸葛亮以聪明才智和高尚品德闻名,他设计了许多著名的战略,如木牛流马、空城计和南方四郡之战等,使蜀汉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保持了长时间的抵抗。3. 关羽(160年-220年):蜀汉的武将,也是刘备的重要将领之一。关羽以其忠诚和勇敢而闻名,是中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军事英雄之一。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,曾多次击败敌人。尽管在曹魏围困下,他坚守五丈原,最终被背叛并斩首,但他的忠诚和英勇精神被后人称颂。4. 刘备(161年-223年):蜀汉的创立者和君主。刘备以其宽厚的人格和对民众的关怀而受到敬重,他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和拥护。他一直致力于统一中国,并向其他国家展示了他的仁德和崇高的目标。尽管在统一中国的道路上遭遇了许多挫折,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,并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。这些人物在三国时期表现出了反骨的精神,并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。他们的忠诚、智慧和勇气激励着人们,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。
    赞0回复举报
我也是有底线的人~
点击加载更多